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【人際關係】不開口,也能讓好感度 UP UP UP!
你覺得自己不擅說話嗎?看到那種很會炒熱氣氛跟溝通的人,偶爾會感到羨慕💕…
還好,除了說什麼話,過去的研究發現,人們的「非口語行為」可以溝通出更多真實的情緒。人們的姿勢跟語氣,常常比說什麼話更重要,尤其當「口語」「非口語」兩者不一致時,大家反而會更相信「非口語」的訊息。
即使是在心理治療,心理師傳遞的「非口語訊息」也很重要。日本著名的榮格分析師河合隼雄提過,現在的他幾乎不再對來訪者做所謂的「意義分析」,不去「語言化」或「解釋」個案。他說自己什麼都不做,只是說「噢」而已,效率反而更好。他認為語言分析對問題在很深地方的個案,有時候反而會讓他們受傷更重⋯⋯
「非口語」的力量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。即使不開口,我們也能藉著傾聽時的反應,傳達支持鼓勵的態度,讓對方覺得被了解跟關心,願意說的更多,跟我們的關係更親近。
要怎麼做呢?
🔆 維持適當的眼神接觸:
經由眼神傳達有興趣了解對方的訊息。逃避眼神接觸,或中斷接觸,會透露不想溝通的訊號。有統計調查顯示:「一般人在談話時,眼神接觸的時間佔3到7成不等,對視的時間則不會超過1秒。」總之,傾聽對方時要維持眼神的接觸,但輪到自己講話的時候,就將視線轉移,全程盯著對方會讓人感到壓力!
🔆 試著和對方保持協調的肢體動作跟語氣:
如果對方用很high的語氣說話,你卻用很淡定的語氣回應,可能會讓人覺得你有點冷淡。如果對方講話很快,你可以加快語速;如果對方坐著,你就不要站著。
🔆 適度微笑、點頭跟聲音呼應:
我們會從人的眼中讀到恐懼跟生氣,從嘴巴讀到愉快的情緒。所以適度微笑不但能表示親切,也鼓勵對方繼續說話。
此外,持續藉著非語言的動作、聲音或是簡單的句子回應對方。像是頻頻點頭,或是「嗯」、「是喔」、「哇」都能讓對方知道你有專心在聽。
🔆 維持開放性的姿勢:
不要將手臂緊緊環抱或手腳交叉,而是「身體稍微前傾」,面向對方,保持放鬆自然的姿態。手不要藏在桌子下面,放在讓人看的到的地方,能增加信任感。
🔆 留意自己不經意透露的小動作跟表情:
你很清楚自己平常說話時候的樣子嗎?
我的督導曹中瑋老師曾說,因為自己會習慣性地皺眉,但皺眉會讓個案覺得,是不是自己講錯話了?為了讓來諮商的個案安心,他特意的在鏡子前面練習傾聽時不要皺眉。
一般人很少會注意到自己在與人對話時的小動作,你可以錄下平常說話的樣子,肯定會有一些新發現。
🙅🏻♀而哪些溝通地雷會讓好感度扣分呢?
(X) 靠對方太近或太遠(一個手臂寬的距離是大家能接受的範圍)。
(X) 打斷對方,幫對方完成語句。
(X) 分心的行為:摸東西、滑手機、看手錶,玩頭髮,都暗示你沒興趣聽對方說話。
最後一點小叮嚀:
在對話的時候,請隨時觀察對方的反應,如果對方一直說個不停,表示你做得不錯。
如果對方在肢體上遠離你、向後靠、越說越少,甚至開始坐立不安、分心、目光猶疑,那可能表示他並不想談下去,或許對他來說現在不是適合談話的好時機,或許是你沒有表現足夠的支持與接納,那你就能有所警覺,看要結束這段對話,或是調整自己的狀態。
⇩⇩喜歡這篇文章嗎?請繼續關注我們⇩⇩
📍IG:@meetype.tw
📍FB:廖偉玲諮商心理師
📍Youtube:Melody的心理學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