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【個人成長】要發揮100%的潛力,比「野心」跟「目標設定」更重要的是???
即使不常接觸古典樂的人,一定也聽過柴可夫斯基的大名,並且聽過他的作品「天鵝湖」、「胡桃鉗」。1840年生在俄國貴族家庭的他,從小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學會彈鋼琴,後來也拜師學鋼琴跟作曲,有空就嘗試自己作曲。
但他的父母即使知道他有音樂天份,但為了他日後的生活著想,還是要求他學法律,10歲就送去聖彼得堡法律學校上課。柴可夫斯基跟大部分的孩子一樣,即使對法律沒興趣,還是乖乖聽從父母的教誨。19歲從法律學校畢業後,就到司法院工作。
還好,他在21歲時說服父親,讓他在工作之餘學習音樂,並在兩年後辭去司法院工作,正式成為音樂院學生,開始他的音樂生涯,成為日後的音樂大師。我們或許都為柴可夫斯基鬆了一口氣,如果他繼續從事法律,那我們大概就看不到那位音樂天才的誕生。
就像完形創始人波爾斯說的:「人唯有透過真實的本性,而非透過「野心」和「人為目標」才有可能超越自己」。
但是,世界上大多數的人,沒有像柴可夫斯基那麼明顯的音樂才華跟興趣。或許是為了討生活,沒有機會認識跟展現真實的自己。因為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,總是會被老師或長輩教導,去符合社會跟家族的期待,「做更好的工作」、「賺更多錢」、「更瘦更好看」。
有些幸運的人適應的不錯,但也有好多人為了符合外界的要求,需要否定跟壓抑他們真實的本性,甚至對自己的某些面向感到羞恥,在表現出自己「想要」的樣子時,感到罪惡、自責。
就像柴可夫斯基,雖然能在事業做自己,但在感情上的他,一輩子都無法如願。
保守的十九世紀俄國,他無法公開自己的同志身份,甚至還迫於社會壓力,跟熱烈追求自己的女學生結婚。而這段婚姻在開始的9個星期後,他就因為無法適應,精神近乎崩潰。
完形大師波爾斯告訴我們,強迫自己成為社會中「應該」的樣子,假裝、扮演某種角色,做一些虛假行為以塑造出符合大眾眼光的形象。即使短期看不出問題,但這個不真實的形象,長期會讓人難以認識跟接受真實的自己,並產生各種心理煎熬。
想要過得更好,不需要強迫自己扮演別人,反而是要更多的覺察、認知自己現在的面貌,並學著接納自己,更真實地面對生活。
如此,就能有足夠的支持,展現自己生命能量,自然地成長和改變。
如此,才得以展現自己的全部潛力,也找到存在的意義。
參考資料:完形治療之父 波爾斯
⇩⇩喜歡這篇文章嗎?請繼續關注我們⇩⇩
📍IG:@meetype.tw
📍FB:廖偉玲諮商心理師
📍Youtube:Melody的心理學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