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際關係】神話心理學─弒父戀母的心路歷程?伊底帕斯情結的由來

希臘有個底比斯王國,國王與皇后結婚多年,卻一直都沒有孩子,於是國王到靈驗的德爾菲神廟,尋求阿波羅的神諭。沒想到阿波羅告訴他:「你絕對不能有兒子!因為你的兒子長大後會殺死父親、並娶母親為妻。」

不過皇后還是生下了兒子,國王因為害怕預言實現,便刺穿了兒子的腳踝,把兒子丟進了深山中,放任其自生自滅。結果男嬰不但沒有被深山的野獸吃掉,反而幸運地被科林斯國的國王收養下來並撫養長大,科林斯的國王看到孩子的腳跟腫了起來,並取名為Oedipus(伊底帕斯)。
小男孩伊底帕斯長大後,同樣收到阿波羅的神諭,得知自己會「弒父娶母」的命運。
小男孩不知自己的身世,以為科林斯國王就是親身父親,為了避免自己殺了父親,選擇離開了科林斯,往底比斯前進。
在前往底比斯的路上,因為和底比斯國王的車隊起了衝突,便失手殺了全部的人,包括親生父親。當時的底比斯城正被人面獅身獸所荼毒,伊底帕斯大開男主光環解救了底比斯城,繼承了王位,一併繼承了底比斯王后(他的親身母親)為妻,生了2個兒子、2個女兒,實現了神諭。

人越是抵抗、逃避命運,反而越接近既定的命運。

這就是佛洛伊德寫出「伊底帕斯情結」的由來──男性在兒時都有著想與母親結婚的慾望、並對父親懷著敵意,害怕被父親處罰。
回到故事的結局:伊底帕斯發現了自己的身世,親眼看到生母兼妻子羞愧的上吊自殺,自己卻來不及阻止。無比後悔的他,用皇后的胸針刺瞎雙眼,放棄王位,永遠放逐自己。

家庭治療大師薩爾瓦多·米紐慶曾說:「伊底帕斯的悲劇,在各國都有不同版本,有些孩子獻出眼睛,有些孩子獻出手腳或其他部分,反映他們跟父母的複雜關係,箇中奧妙令人費解…」
米鈕慶的弟子,李維榕博士也曾在書中舉過兩個例子:
一個是紐約家庭研究中心裡的26歲青年。他的父母不合,母親不被愛,青年用手挖眼,幾乎失明,雙眼終日包著紗布。就像伊底帕斯一樣獻出雙目,以讓母親的情緒有所寄託。
另一個例子裡,原本十分聰明的孩子,大學畢業後卻一直待在家裡,不肯外出工作,吃了三年的鎮靜劑。李維榕觀察,不管母親說什麼,兒子都全神貫注的聆聽,為母親生氣、為母親開心,是母親最忠心的守護者。如果母親不在家,他就不能安心,恐慌到要躺在母親房間的床上才睡得著。這個孩子獻祭的,是自己的「理智」。
原來母親在兒子三歲時離婚,兒子一直跟著父親,成年才搬來跟母親同住,和母親之間的心結未解,選擇以母親的守護者做終身職業,無法出門找其他的工作。

弒父戀母的心態,在家庭治療的觀點裡,是孩子代替失職的父親,成為母親情感伴侶的隱喻。孩子獻祭的,是原本該為自己而活的青春年華。

伊底帕斯情節存在我們的集體潛意識,孩子對父母的愛,沒有對錯之分,但如果孩子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、失去功能,心理治療可以幫助解開心中的結。身為父母的,如果幫不了孩子,也可以自己先尋求專業協助。就像李維榕老師說的:「雙人舞中的一個人停下腳步,另一個人自然只能另尋舞伴。」

參考資料:《神話心理學:來自眾神的處方箋》《成長之舞》

⇩⇩喜歡這篇文章嗎?請繼續關注我們⇩⇩
📍IG:@meetype.tw
📍FB:廖偉玲諮商心理師
📍Youtube:Melody的心理學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