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際關係】我是容易被霸凌的人嗎?分析霸凌者心態、解決霸凌困擾。

不論在何種人生階段,我們都曾遇到過相似的情況──沒來由地被同學討厭、冷淡對待,甚至莫名的批評一些像是「長得不好看」、「自以為了不起」、「很討人厭」這類的話,又或是被同學們串通起來集體孤立等等。這就是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「霸凌」,每人所經歷的霸凌可能不同,但霸凌所帶來的痛苦、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難以忘懷的。

過去學者研究了霸凌的形式,發現霸凌主要可分成以下六大種類型:

一、肢體霸凌:最容易被發現的類型,藉由肢體上的暴力造成身體上的傷害,可能會在被霸凌者身上留下瘀青、大大小小的傷痕。
二、言語霸凌:藉由口語上的羞辱、謾罵,在被霸凌者心中留下深刻的痛苦,此種霸凌通常伴隨關係霸凌。例如把同學取名叫死胖子、矮冬瓜、或是亂取一些不好聽的綽號。
三、關係霸凌:藉由人際關係的操弄來凌辱被霸凌者,常常跟言語霸凌時常一起發生。例如最常見的集體排擠孤立被霸凌者;又或者是集體散播惡意謠言,背後講一些不實的壞話等。
四、反擊型霸凌:這是「被霸凌者」長期受害後產生的反擊行為,反擊的對象可能是當初的霸凌者,也可能是比自身弱小的其他人。
五、性霸凌:特別圍繞在「性」相關話題的霸凌類型,藉由性器官、生理特徵等對被霸凌者進行威脅,很常見的例如取笑同學娘娘腔、男人婆、講黃色笑話。傳遞跟性有關的謠言,例如某人的關係很亂。還有身體上侵犯的行為,偷看換衣服、掀裙子、阿魯巴、羞辱被霸凌者的性器官、拍下性器官等等。
六、網路霸凌:越來越受重視的霸凌形式,以「網路」為媒介,散播有關詆毀、誹謗、取笑、騷擾、羞辱、威脅、騷擾人的文字、圖片等資訊。
接著,相信這可能是許多身為被霸凌者的你日夜思考的問題:

為什麼我會被霸凌?

其實大多時候霸凌的產生,不是源自被霸凌者身上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,就算你今天是林志玲、彭于晏,你還是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。就是有人,可以沒有任何原因的討厭你、講你壞話、從雞蛋裡挑骨頭的找你身上的缺點。

所以這個問題的解答是, 問題根本不出在你身上!

當問題源自於霸凌者身上,這又產生另一個問題:

為什麼會有人喜歡霸凌人?
一、霸凌者心態:

當詢問霸凌者,「為什麼你要霸凌人?」時,大多數會得到的回答是,「只是覺得好玩」、「我沒有惡意阿!」,甚至會把問題怪罪在被霸凌者身上。
霸凌者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的,是他藉由霸凌他人以獲取優越感、掩蓋自己內心的不安跟脆弱,例如霸凌者其實對自己沒有自信,只好藉著霸凌別人來得到「我比別人強!」的幻想。

二、權利與地位:

研究發現,許多霸凌會發生,是霸凌者想要藉此鞏固自己的人際關係。藉由霸凌跟排擠別人,他能夠維持自己的社群小圈圈,因此帶來安全感、建立自信心。
某些霸凌者內心渴求著被人喜歡、也希望能吸取外界目光,所以當他發現有其他人會威脅他的人際地位時,就會想著剷除威脅,常常發生的方式就是講那個人的壞話,搶他的朋友,目的是孤立那個讓他感到威脅的對象。

只是,不論霸凌者是基於什麼原因,都沒有理由霸凌任何人!

現在我們知道了霸凌的原因,接下來就是,

被霸凌了該怎麼辦?
一、停止自我指責/自我貶低:

就像前面提到的,因為被霸凌者通常會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、所以容易養成長期貶低自己的習慣。例如總是覺得自己長相不夠好看、個性很差、不受歡迎等。但其實問題出在霸凌者身上喔!不要把霸凌者的話放到心上,更不要一直去想自己到以做錯什麼,才會被霸凌。

二、尋找資源:

好好利用現有的資源。資源有很多種,只要能支持你的人事物都算。
例如想想你平常會用什麼方式讓自己放鬆呢?畫畫?爬山?唱歌?當你在做什麼事的時候,能感受到自己是開心的,那件事,就是你的資源。
又比如一直以來,最支持你的人是誰呢?兒時玩伴?兄弟姊妹?阿公阿嬤?當你難受的時候,想想這些愛你的人,把他們的愛深深的收進心裡,也感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。

三、尋找接受自己的團體:

霸凌者只是人群之中不能接受自己的人,這些人並不會跟著你一輩子。如果把眼光略過這些人,生活中還是有許多團體是能接受自己的。就像前文所提及的,即使有人討厭你,一定也有人是喜歡你的喔!
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好朋友也沒關係。試著仔細想想,平常是否有某些人曾和你出門、吃飯逛街等等,可以詢問這些人,在他們眼中的你,是怎樣的呢?願意跟你出門的朋友眼中,肯定是有不少優點的。

Melody也是成為心理師之後,才知道霸凌行為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常發生,而每個霸凌事件,都對被霸凌者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傷害。而過去學生時代在霸凌者旁邊冷眼旁觀的我,其實也已經不經意的成為霸凌的一份子,現在回想,更是感到難過跟汗顏😢。
我相信大多數的人,都不會主動的霸凌別人。但是當身邊有霸凌行為時,要怎麼成為願意挺身而出的那個人?
希望你我,都擁有這樣的勇氣,讓這個社會上的霸凌行為越來越少。
作者:陳羿涵、廖偉玲

⇩⇩喜歡這個心理測驗嗎?請繼續關注我們⇩⇩
📍IG:@meetype.tw
📍FB:廖偉玲諮商心理師
📍Youtube:Melody的心理學

資料參考:
張榮顯、楊幸真(2010)。玩耍?霸凌?國小高年級男童性霸凌者經驗之探究。教育學誌 第二十四期,頁41∼72。
洪嘉璘(2019)。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校園霸凌行為認知與旁觀者因應方式之研究。臺北市立大學。
邱獻輝(2012)。霸凌者的心理需求與諮商介入。應用心理研究,第56期,165-189 頁。
曾淑惠(2012)。國中校園霸凌事件之初探─從霸凌者的角度談起。天主教輔仁大學。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