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個人成長】如何讓大腦學習的更有效率?「學習如何學習」的書摘

學習如何學習,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課程,作者們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來告訴學生們,怎樣的學習才能真正「改變大腦」。如果小時候就能看過這本書,該有多好?推薦給所有的考生,跟熱愛學習的人們。

一、「不要」總是從頭看到尾
在深入閱讀之前快速花個一兩分鐘預覽,看看圖片、圖表、標題、粗體字,這樣能建立閱讀骨架,防止見樹不見林。此外,先把時間花在還不懂的,而不是已經會的。

二、「不要」只讀不想;不做練習題
只是一直看書跟畫重點是不夠的。記憶需要被「提取」才能深刻,當我們讀到一個段落,要把書拿開,試著回想剛剛看到哪些重點。我自己覺得試著「積極回想」有點痛苦,但是效果真的很好!

此外,做考古題跟練習題非常必要,能幫助我們提取記憶,發現自己還有哪些不會。

如果念不下書,就做題目吧。我考上心理師國考都是靠著做考古題,大概做了十屆的考古題。

三、「不要」考試前熬夜唸書

我們能夠思考與學習,都是靠著大腦的神經元,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,你大腦神經元的樹突上開始長出一些小突起,如果等等你有刻意積極回想你學到的東西,今天晚上你睡覺的時候,這些樹突棘會長大!最後形成突觸,跟其他腦神經元連結。

因為睡眠時期大腦會排練白天學到的東西,讓我們的神經元發生變化,形成腦連結,但如果幾天都不複習,神經元長出的小突起就會萎縮消失,所以重複學習與記憶是很重要的。
臨時抱佛腳得到的記憶,很容易就忘記了。

此外,睡眠還有另一個功能,就是睡著時腦細胞會收縮,將白天時腦中形成的有毒物質洗掉,就像是電腦重新開機的效果。如果沒睡好,隔天會很難清晰思考跟學習。

所以,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學一點,分散學習能幫助大腦有時間發生變化,長出新的突觸。
學語言也是,與其每週練習一小時,不如每天練10分鐘。

四、「不要」為了把所有心力拿來讀書,放棄運動跟休閒活動

研究發現,運動有助於新神經元的生長。運動時,大腦會製造BDNF,幫助神經元變的更強健。
運動還能使大腦產生多巴胺跟血清素,讓我們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,提升專注力。

而學習各種不同的嗜好,會幫助大腦的思考更靈活。因為當我們學習不同的東西時,大腦就會擺脫慣性思考。而且,大腦能找到方法讓這些新概念更有用處,這個概念叫做「移轉」。例如學習棒球能幫助熟練其他球類運動,甚至熟悉物理學;而我發現學畫水彩,幫助我的化妝技巧更上一層樓。而我曾經上過的武術課,也能運用在打網球跟做瑜伽。

書中還有一個重點,講到大腦有兩種運作模式:「專注模式」跟「發散模式」。專注模式時我們的大腦專注思考細節,發散模式時我們在發呆、放鬆。要留意的是,創意往往在發散模式中才會冒出來,就像阿基米德泡澡時的「啊哈」時刻。

想要有好的學習,要讓大腦穿梭在兩種模式之間,先集中注意力在基礎材料跟困難的問題上,當我們卡住時,就去放鬆一下,例如散步、洗澡、睡個覺。再回來解決問題。但專注的時間可不能太短,作者介紹一次25分鐘的蕃茄鐘模式,大家可以去下載手機app,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可以種樹的。

總結一下「理想的學習方式」
一、快速的先看大概,建立骨架。
二、專注閱讀(可以用蕃茄鐘幫忙,一次至少25分鐘)
三、記得要刻意回想、寫重點筆記、做考古題或試著教別人你學會的,幫助深化記憶。
四、事先排定運動及休閒時間,擁有充足的睡眠。
五、分散學習時間,考試前每天都要讀書,臨時抱佛腳效果差。
六、從困難的部分著手學習,多花時間在困難的部分,不要一直看已經會的。
七、和認真的朋友一起學習

 

參考資料:學習如何學習
p.s. 作者Barbara Oakley 在網路上有演講,可以參考

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