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儀式感:提升質感與自信的生活秘方

「儀式ritual」是「完成一件事 a thing done」,本身有象徵的意義,象徵(symbol)在希臘文是連結的意思,在心理治療中透過個案自發產生的象徵,能夠協助個案重建意義跟目的感。不同的民族跟文化有不同的儀式,代表不同的心理意涵。藉由儀式的歷程,可以撫慰人們對生活的不安跟焦慮,也能成為教育跟表達文化的方式。

儀式的歷程,可以整合衝突跟矛盾,為人帶來過度跟轉化。

像是中秋節,吃月餅,象徵人團圓。過年拿紅包,壓歲錢,那個歲以前是指邪祟的祟,是長輩給晚輩的祝福。一年四季因為有很多的節日,依著春夏秋冬而來,幫助我們每一年有一種節奏感,有一種知道自己要怎麼生活的感覺。

盛重的過了節,表示我們有認真生活,日子過得還可以。

另一種儀式跟生命中的轉化有關,像是傳統部落都有成年禮,把要成年的少男帶離家裡,不讓他們跟爸爸媽媽在一起,只和部落中其他男性在一起共同生活工作一陣子,這段歷程就是象徵他可以獨立生活的成年禮。中國古代也有女性十五歲及笄,男性二十歲加冠的儀式。婚禮、喪禮是大家最熟知的「儀式」行為,裡面很多動作也有象徵意義,像是嫁出去的女兒要丟扇子(象徵把壞脾氣丟掉?!)。

喪禮的儀式感則是幫助家人調節情緒,有其療癒作用

所以中國傳統喪禮要舉辦7749天,做很多七,唸很多經,藉著家人共聚一堂舉行儀式,一起走一段悲傷失落的心理歷程。例如摺蓮花本身,都有類似藝術治療的功效。

清明節的掃墓跟吃潤餅肯定也是一種儀式,掃墓讓我們得以憑弔紀念祖先,對家族跟社群有更深的歸屬感,也是對生死循環的尊重。從準備祭品、上山、清理墓地、掛紙擺石頭、擺放祭品、祭拜燒紙,這一連串的儀式,身心都能沈澱下來,跟大地與祖先都有所連結。

而潤餅又稱春捲,在春暖花開的時候食用這個色彩與味覺都很豐富的食物,像是一種新生的希望,與自然的生命力相連結,也呼應前面講的生死循環脈絡(逝者已去,族人承先啟後)。我喜歡自己包潤餅的過程,材料擺滿一桌,雖然全家吃一樣的東西,但每個人包的料都不一樣;就像即使傳承了家族的祝福跟限制,還是能保有自己的選擇。

儀式,藉著完成某些獨特的事,我們不止大腦意識到改變,身體也跟著行動。恍恍惚惚中,我們就度過了某些苦難,適應了生命中的重大改變。

 

日日是好日:生活中的儀式感

你也可以通過創造有意義的習慣,來增加日常生活的儀式感,
舉幾個例來說明:

  • 起床儀式:早晨可能包括冥想、對著夢想板想像今日的重要工作實現樣貌、做瑜伽、為自己手沖一杯咖啡、更簡單的,是在床上好好的伸展喚起身體、或是在鏡子前面告訴自己加油。這些活動可以幫助你清晰地設定一天的意圖和目標。
  • 入睡儀式:在睡前的一個小時,大家的習慣都是滑手機,但這樣的方式會讓入睡困難,睡覺之後也會充滿剛剛閱讀的雜訊或新聞帶來的負面情緒。建議在一小時就有好的儀式,把燈調暗,閱讀讓人放鬆的小說、播放輕柔的音樂,可以幫助身心放鬆下來。也可以使用喜歡的香氛像是薰衣草,幫助自己有嗅覺上的放鬆睡意。
  • 飲食儀式:將飲食視為一種照顧自己的方式,而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要。這可以從準備食物開始,專注的為自己煮一頓健康的飯,吃飯的時候不看手機聽音樂,好好的品嚐食物。

 

  • 保養儀式:泡澡、保養皮膚,這個過程不只是為了漂亮,抹保養品像是呵護自己的皮膚,為自己的皮膚塗上營養與保護,知道自己很重要,覺得自己很可愛,提升自我關愛感。
  • 創造特殊的個人/家庭節日:除了傳統節日,還可以創造屬於自己或家庭的特殊日子,比如每週五的「電影之夜」,每個月和伴侶出遊的「甜蜜日」,每週日的下午陪孩子去公園玩或是一起運動。藉著這些特殊的日子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感,創造獨特的回憶。
  • 一年一度的特殊活動:像是每年十二月初,我會辦一場夢想板活動,邀請學員一起為明年設定目標與夢想。我也會在年底找好友來家裡,一起手綁聖誕花圈或聖誕樹,家裡充滿諾貝松的香味,順便和好友聚會。然後再和孩子一起佈置聖誕樹跟掛燈,讓整個家都有年節的氣氛。

通過這些自訂的儀式,將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簡單美好的事情,能幫助我們過的更有節奏,找到更多樂趣和滿足。
同時增強對自己生活的控制和參與感,在提升自信的同時,也讓日子過的更有質感。

廖偉玲心理師

 

Ref:  藝樹園丁:悲傷與失落藝術治療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