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【壓力與情緒管理】孩子容易焦慮怎麼辦?三個方法減緩孩子的焦慮
上個月幼稚園的女兒,學校在教各國國情跟世界地圖,我陪他看地圖時,告訴他俄羅斯跟烏克蘭正在打仗,台灣和隔壁中國的關係也有點緊張。結果女兒晚上睡前對我說:「擔心中國打我們,不敢睡」。我完全沒想到簡單的幾句話,就把我的內心隱含的焦慮,悄悄的傳播到孩子身上。
家庭裡的情緒會蔓延
加州大學的溫蒂曼德斯教授,設計了一個特別的實驗。參與實驗的媽媽們,都帶著自己一歲多的寶寶,還有一個寶寶熟悉的朋友。實驗開始時,寶寶跟媽媽都會相處一段時間。然後媽媽們就會離開,讓那位寶寶熟悉的朋友陪伴他。媽媽們離開的目的,是要對2個評審進行5分鐘的演講,演講題目是「自己的強項跟弱項」。
來做實驗的媽媽被分為3組,實驗的設計,是讓這3組媽媽得到不同的評審回饋態度。
媽媽演講完後,A組媽媽得到評審的「正面」肢體回饋,像點頭示意及微笑。B組媽媽收到「負面」的肢體回饋,像是皺眉、搖頭、雙手抱胸。C組則是中性的回饋。你可以猜的出來,收到負面評價的A組媽媽,感受到較大的壓力跟情緒。
演講完後,媽媽們再度回到寶寶的身邊。研究人員的數據發現,接觸媽媽後的寶寶很快就被媽媽的壓力給影響,寶寶的心律產生了變化。即使媽媽沒有對寶寶說話,媽媽自身的壓力也會透過臉部表情、碰觸、語調或行為,無聲的感染寶寶。
你的孩子容易焦慮嗎?
焦慮的父母容易養出焦慮的孩子,有些是因爲基因遺傳,有些也跟父母的平常的情緒反應還有行為模式有關。有些孩子,就是相較於同齡的人,更容易害羞、緊張,也更容易擔心。
其實焦慮並不是沒有優點,它能幫助我們,對可能發生的危機做準備,做出因應的行動。像是擔心被病毒傳染,我們才會把口罩戴好,回家認真洗;擔心功課不好,我們才會努力讀書。但太多的焦慮會影響身體,像胸悶、頭痛、腸胃不適、睡不好等等;或是一直在擔心,而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該做的工作或學習上,反而表現不佳。
有些孩子原本狀況不錯,卻因為生活上有重大的事件或改變發生,被引發焦慮,像是會考、轉學、分手、失落或創傷事件等。孩子進入青春期,也是一個重大改變,他們更在意同儕,擔心跟同學相處不來;進入國中後功課難度變高,跟不上的孩子也會對上學感到焦慮。
如何減緩孩子的焦慮?
父母照顧自己的方式、常有的情緒跟處理情緒的方法,都會被孩子複製拷貝下來。如果父母自己不能清楚覺察自己的狀態,也不知道怎麼舒緩情緒,那孩子也不容易做到。
想要擁有高EQ的孩子,父母可以先觀察自己遇到事情的情緒反應,想想自己如何以身作則。
還有,當年幼的孩子有情緒時,要耐著性子,試著理解他發生什麼事,幫助他「標籤」情緒,並連結情緒跟事件的關係,一起討論情緒來時如何應對,這是學習情緒的最佳方式。
我的女兒最近說她會怕鬼,我直覺的反應當然是想著:「這世界沒有鬼,你想太多了」或「不要想這些有的沒的」。但這些說法,並不能減緩孩子的擔心,也不能給予孩子支持。
比較好的方式,是仔細的跟孩子討論他們的害怕:「你最近是看到什麼嗎?你說的鬼是什麼樣子?最近有發生了什麼事?你在擔心什麼?可以多跟我說一些嗎?」
也可以請年幼的畫出來。幫助孩子好好的、清楚的描述害怕擔心的事,也知道最壞的可能性,能幫助孩子釐清想法跟現實,緩減焦慮。
我的女兒告訴我,她覺得影子就像鬼,她很怕影子!我聽完後,陪她看看影子,甚至去踩地上的影子,用力的踩、各種方式踩,讓她感受自己是有力量的。踩完之後,我看到她的表情明顯放鬆了許多。但是這不表示她完全不怕鬼了,還需要很多次不同的練習跟討論。
我也常帶孩子練習深呼吸,告訴他們生氣的時候、緊張的時候,都可以做深呼吸。呼吸練習平常就要做,不然當情緒來的時候,大腦一片混亂,再想教孩子,就有點困難了。就像平常就得提前做消防演習,等到真的有緊急狀況的時候,才能即時反應。
如果孩子有焦慮的狀況,家長可以怎麼做?
一、 家庭成員的情緒會互相傳染蔓延,父母的情緒穩定度高,孩子自然會學習模仿。反過來說,父母的壓力跟焦慮也會影響到孩子。
二、當孩子焦慮的時候,父母可以幫助他們更細膩的了解情緒反應跟擔心的事,並討論因應方式。
三、平常就要練習放鬆的方法,焦慮來時才能派上用場。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追蹤我:
✔ IG:@meetype.tw
✔ FB:廖偉玲諮商心理師
✔ Youtube:Melody的心理學
發佈留言